7日,屠呦呦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演讲。刘仲华摄
【环球时报驻瑞典特派记者 刘仲华 李玫忆】当地时间7日是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抵达瑞典的第三天。按照惯例,该奖项得主于10日颁奖典礼之前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举行诺贝尔演讲。屠呦呦在7日的演讲中称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医给世界的礼物,强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。
7日上午,连日阴雨绵绵的斯德哥尔摩难得阳光普照。《环球时报》记者驱车进入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大门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飘扬的中国、日本、美国和瑞典国旗。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是北欧最大的医学研究重镇,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是该校下设机构。今年的演讲在医学院新落成的医学礼堂举行。
该礼堂外形似一艘巨大帆船,能容纳1000多名观众,是学院最大的礼堂。礼堂座位分为媒体区和观众区。考虑到因屠呦呦获奖引发的热潮,此次诺贝尔演讲的组织者11月初就开始进行媒体注册和登记。十多天后注册网址就显示媒体区已经爆满。由于大村智获奖,从日本和欧洲各地赶来的日本媒体有十多家。屠呦呦获奖则激起大批国内外华文媒体的热情。
除了媒体,屠呦呦的诺奖之旅也引起在瑞华人华侨高度关注。演讲定于13时举行,数百名华人提前3个多小时就在冬日寒风中排队等候入场。他们中有医学院的留学生,也有教师员工。还有人特意从500公里外的哥德堡市赶来。刚过12时,礼堂座位就被占满了,放眼望去,一半以上是华人面孔。
13时,诺贝尔演讲开始。屠呦呦在丈夫李钊和女儿等陪伴下,缓步走到会场正中的座位坐下。首先,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院长安德斯·海姆斯腾代表学院向3位获奖者表示欢迎,他说,“3位科学家的发现对人类福祉做出了重要贡献”。随后,会议由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·安德森主持。他在介绍屠呦呦时说,疟疾对全球超过2亿人口造成影响。通过多次试验,屠呦呦发现了特定的含有青蒿素的植物,并找到了有效提取青蒿素的方法。
在3位科学家中屠呦呦最后发言。她在题为“青蒿素的发现 中医给世界的礼物”的演讲中说,这不仅是授予她个人的荣誉,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。她讲述了40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,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,并特意谈到中医药说,这是“一个伟大宝库,应当努力发掘,加以提高”。屠呦呦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的《登鹳雀楼》结束演讲,称“请各位有机会时更上一层楼,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,发现蕴涵于传统中医药中的宝藏”。
在演讲的前一天,屠呦呦6日上午来到诺贝尔博物馆,将她的签名专著《青蒿抗疟研究》(1971-1978)捐献给博物馆作为纪念品。它汇集了屠呦呦团队早期抗疟研究的成果,记载了青蒿素发现的过程。同一天,她还向诺贝尔基金会捐赠一个中式瓷盘,瓷盘刻有青蒿素的分子结构,并用英文介绍了青蒿素为人类抗击疟疾做出的贡献。